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,但是有些家长却变形了挫折教育的内涵,让孩子体验到的是满满的痛苦与压制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呢?家长应当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?
1、什么是挫折教育?
挫折教育是:在孩子面临生活中的挫折时,给孩子必要的鼓励和指导,帮助孩子体会通过希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。
说白了就是,挫折教育是小孩子拳击时你鼓励他如何自己爬起来,而不是你绊他一跤,然后跟他说道:坚毅的男子汉从哪里摔倒就给我从哪里爬起来!(我从哪里跌倒的你心里没点ABCD数吗?)
很多人会跟我朋友一样认为: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,根本没有机会遭到挫折啊!
真是这样的吗?
很多大人,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历来感受、取决于孩子的世界。
其实在孩子局限的世界里,大人看来芝麻绿豆大的事情,在孩子看来却是天那么大的事情。
生活方面,不能像大人一样使用筷子,跌倒,会自己穿鞋子,生病必须出院打针;
学习方面,成绩提不上来,狠狠老师批评,赢比赛;
交际方面,因为不能较好的带入集体,无法很好地与别人交流、相处,与小伙伴产生矛盾或者隔阂;
与父母交往方面,因为爸妈的相处方式等问题,产生挫折感等等。
这些事情,就像大人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问题,和同事竞争上岗失利,和爱人争吵闹矛盾一样,是个不小的挫折。
挫折显然需要人为地去生产挫折,挫折根本就无处不在地潜伏在孩子茁壮之路中。
2、故意让孩子遭到挫折能起着教育的起到吗?
说道回“裸跑完弟”,这几年,他创下了不少记录,印证了张爱玲的那句“有名要趁早”。
2012年8月16日,“裸跑完弟”参与国际OP级帆船赛,并欲申请吉尼斯纪录。
2015年9月,“裸跑完弟”自律创业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。
2017年2月7日,“裸跑弟”报名南京大学的自考专业,过了两科。
这些年来,他不断得去比赛,去刷新记录,这是孩子内心真的必须,还是还是做个聪明的孩子呢?
微博上这些用第一人称说出来的话,是真的出自孩子之口,还是全然出自于爸爸之手呢?
近来一些社会悲剧,显然让人感觉孩子需要展开挫折教育。
10岁小女孩服毒自杀,在遗书中提及的原因是:和两个同学相处不好,让她很伤心。
作为优等生的罗某,在和班主任讨论作业的过程中,因为拒绝接受不了班主任的建议,怒气之下刺杀了班主任。
福建初三男生,因为前桌女同学拒绝为其做到题,怀恨在心,在市场卖刀刺杀了女同学。
……
……
这些带血的个案告诉他我们:不是孩子外用挫折的能力小,而是一直以来,在遇上挫折的时候没有被正确地引领。
为人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坚毅勇气。
不过,老话也说“唯有温暖御风寒”。
小白鼠实验也充分说明了成功体验越多,小白鼠坚持对付挫折的时间越宽。
故意或者从小让孩子忍受挫折,确实可以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但却更容易忽略了了孩子的内心却特别特别渴望关爱,反对和鼓励。
这就像很多贫苦家庭努力奋斗出来的人,外表上非常能干,一路挫折,独立闯荡,坚强勇气。
事实上心理上的压力特别大,在情感上更倚赖他人,陷于抑郁症情绪恐惧等心理障碍的几率要大得多。
国际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岚指出:
人的抗挫能力分为两种:一种是“我实在很厌,但是我能抓起忍着”;
第二种是“我不认为是厌,我觉得任何经历都有意义”。
家长期望孩子享有哪种外用挫折能力呢?
3、挫折教育应该怎么做?
当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生气的大跳时,当孩子因为一道数学题会做到而生气地摔倒书本时,都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时机。
在孩子哭的时候,不要取笑他,不要嘲讽他,也不要假装看到。
先认同孩子的情绪(你失败了当然可以生气),给孩子合理的建议。
就拿搭积木来说,我们可以先倾听他,先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,再去解决孩子搭积木的问题。
如果孩子说出了他的困难,我们就可以说:那我能帮助你,你需要妈妈帮你做些什么呢?
玩积木的过程中,孩子是主导位置,而我们就是一个引领者。
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想要办法,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让孩子享有解决问题的能力,和乐观面临的心态,这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。
我们还要做到的是:鼓励。
当孩子考试失利时,不要一味责骂孩子,说什么知耻而后勇;
而是肯定孩子的希望,和孩子一起寻找失利的原因,希望孩子通过缺失方法下次也能考好。
有些家长担心这样容易让孩子经受不起告终。
其实不然。
就拿我们自身而言,在工作中我们体验过不少挫败感吧?
当我们回家后,是希望爱人恶狠狠、凶巴巴地对你,以强化你面临外界世态炎凉和艰难险阻的能力,还是期望爱人和颜悦色、温柔体贴的对你?
哪一种态度能够真正使你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强大和更加坚韧?
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挫折,人为地制造挫折,特别是由父母来生产,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灵懦弱甚至碎裂。
最终不仅不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,反而会使他们连极小的挫折都忍受没法。
4、接纳孩子,不管孩子是杰出还是普通,让人失望还是令人困惑。
从给孩子的心理茁壮铺垫温暖基调方面着手,给孩子以力量和支持,满足孩子成长的市场需求。
挫折教育必须在充裕的爱的基础上,作为发展性的需求去符合的。
如果一边是爱的匮乏,一边拒绝孩子吃苦,那么这对孩子来说是损害、受虐。
最好的挫折教育是:爱人。
上一页:中国大学党史课“激荡”5G时代